大到市值几千亿的苹果、微软、英特尔,小到开在共享空间里的科技创业公司,它们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专利诉讼。有这么一类公司,它们本身并没有任何产品或营收极少、但却积极搜罗各种专利的所有权,依靠积极起诉别人从而盈利。这类有专利,却不用...
大到市值几千亿的苹果、微软、英特尔,小到开在共享空间里的科技创业公司,它们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专利诉讼。
有这么一类公司,它们本身并没有任何产品或营收极少、但却积极搜罗各种专利的所有权,依靠积极起诉别人从而盈利。这类有专利,却不用于研发的公司被统称为“非专利实施主体”(NPE,Non Practicing Entity)。
NPE 按模式分为只做专利中介或为客户进行专利保护的普通机构,但大部分 NPE 公司还是以手中持有的大量专利进行诉讼或授权盈利,也被称为专利流氓、专利海盗。
从法律上来讲,依靠诉讼获利的 NPE 公司并不违法,只是利用了专利保护法律中的缺陷。
美国在 IT 产业兴起之初的审批上过于宽松,大量功能描述模糊的技术专利获得审批。同时美国的《美国发明人法》(AIA)以及法院的民事诉讼程序都偏向保护原告,一开始这是出于保护被大公司侵犯专利权的个人发明者或小公司,现在则被 NPE 公司用于诉讼获利。
美国知名的 NPE 高智发明(Intellectual Ventures),迄今为止持有接近 6 万件专利,成为美国拥有专利组合第 5 多的公司,全球排名 15 名。在过去十年里,这家公司分别将微软、Yahoo、苹果、Google 、联想等科技公司送上了法院被告席。
美国专利组织 UnifiedPatents 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18 年第三季度,美国高科技相关的 1901 件专利诉讼案件中,有 85% 为 NPE 公司发起。前三个季度加起来,这个数字上涨到 87%。科技公司目前遭受的 NPE 发起的专利诉讼远高于其他行业,之后是医药行业。
在美国,这类公司还有个更著名的别称叫专利巨魔(Patent Troll),暗示一种奇幻世界里邪恶的存在。或者干脆叫“专利流氓”。
“ NPE 公司就是躲在桥下的巨魔怪物,用专利打晕了每一个路过的旅客,抢夺他们的钱袋”,2001 年,英特尔被 Techsearch 起诉侵犯专利,当时英特尔助理法律顾问 Peter Detkin 用这句话来描述此事。“这些公司从未用专利来造出产品,它们压根没有想过这件事情。”
在 1990 年至 2010 年的 20 年间, NPE 发起的频繁专利诉讼让企业遭受了至少 5000 亿美元的损失。最近 10 年来,与 NPE 有关的诉讼案数量不断攀升,在 2010 年达到顶峰,那一年总共有 2000 多家公司卷入专利诉讼案件,比十年前多了 8 倍,损失高达 800 亿美元。
专利公司会先从研究机构、个人或者濒临破产的空壳公司手上低价收购专利所有权,或者利用公司之前研发并申请的专利来储备专利库。因一轮又一轮的科技泡沫,美国不断有科技公司破产,这些公司的专利常低价被专利诉讼公司收购。
诺基亚 2012 年将 500 多项专利打包 2200 万美元卖给专利诉讼公司 Vringo,一项专利平均价格为 4.4 万美元。Vringo 在 2013 年上市,曾向 Google、中兴发起过多轮诉讼,最高获赔超过 10 亿美元。
在科技产业高度发展的今天,任何人都很难在不侵犯任何专利的情况下生产针对消费者的软硬件产品。“一部智能手机最高有可能收到 25 万种专利侵权起诉”,Google 法务负责 David Drummond 曾经评价过,当时 Google 花费 125 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就是为了获得大量手机专利,保护安卓手机厂商。
一般来说,大科技公司之间的“专利战”往往能取得一定平衡,比如三星、高通起诉苹果侵犯专利而要求禁售 iPhone,苹果也能以类似的诉讼加以还击。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公司之间的专利纠纷最终会以相互授权专利的形式解决。
可面对那种没有任何实体产品、没法告的公司,巨头们的“诉讼反击”就无能为力了。
加州的专利诉讼公司 NTP 从 2000 年开始起诉黑莓手机制造商 RIM 公司侵犯专利权,经过漫长 6 年的来回诉讼后,黑莓和 NTP 达成和解,支付了 6.125 亿美元的专利使用费。
今年 4 月,苹果被得克萨斯州的联邦法院判处要向 VirnetX 赔偿 5.026 亿美元,这是苹果与这家公司缠斗的第八个年头了。苹果平均每年要遭到 40 多起非正当专利诉讼官司。
但 NPE 更多盯上的是没有财力进行诉讼的中小科技公司,专利保护机构 RPX 的 《2017 专利诉讼报告》显示,过去十年间,NPE 的诉讼被告数量稳定在 2000 到 3000 位,其中缺乏诉讼经验的公司占比达到一半,约 2/3 都是收入低于 1 亿美元的公司。UnifiedPatents 另一份报告显示,2018 年前三个季度,美国地区法院受理的中小企业专利被诉案件占总体的 80%。
一件典型的案件在诉讼开始前已经需要花费 100 万美元或以上,即使胜诉整个过程还要花上 250 万美元或更多。加上 NPE 公司多自称为受损失的原告,在诉讼费用上相比被告要优惠很多,需要提交的证明资料文件数量也远少于被告,这背后都需要专业律师花费大量时间整理。
同时,NPE 公司普遍选择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发起专利诉讼起诉,该州东区联邦地方法院法院倾向于保护专利诉讼原告。2016 年,57% 的专利诉讼发生在得州,苹果败诉也是直接的例子。
由于美国专利诉讼的管辖权都在联邦法院体系,为了吸引更多的专利诉讼案件到得州(尤其是东区地方法院),得州联邦法院还制定了对专利权人更有利,也就是对 NPE 公司有利的法庭规则和程序。
巨大的诉讼成本和法院无法预测的裁决导致中小科技公司普遍选择给钱和解。2014 年之后,NPE 诉讼的平均和解金额为 150 万美元,78% 和解金在 50 万美元以下。
虽然靠专利诉讼赚钱在美国被大量公司抨击,但这依然是合法利用专利保护法律的商业模式。针对专利诉讼公司,法律在完善的同时,像 RPX、LOT 这类的专利保护组织也开始出现。
LOT 网络全称 License on Transfer Network,是 Google 在 2014 年发起的专利社区组织。企业选择加入 LOT 之后,其名下的专利以后若转让给 NPE 公司,社区内的成员就自动获得该专利的免费许可,同时社区企业也共享 LOT 拥有的 140 万份专利。
LOT 网络的成员已经近 300 个,包括 Google、佳能、甲骨文、戴姆勒、NETFLIX、福特汽车、蚂蚁金服、ebay 等各领域的企业。
同时美国政府为了打击非合理专利诉讼的行为,2011 年 9 月,美国颁布《美国发明法案》,对“专利流氓”施加了一定限制,禁止在单一诉讼中状告多个侵权对象。美国众议院 2013 年以通过了《创新法案》,规定原告提出专利诉讼时必须提供足够详尽的细节,假如起诉被驳回,被告可以要求原告支付诉讼费用。
从最根本的专利有效权角度,美国政府在 2013 年规定被起诉公司有权向专利审查与上诉委员会(PTAB)提出专利无效申请,法院会在专利有效性的结果出炉后再继续进行侵权判断。
目前,中国企业主要在国际市场遭遇专利诉讼官司,包括大疆、中兴、华为、小米都分别在美国、英国遭到 NPE 公司的诉讼。而在中国市场中,专利诉讼案件也呈现逐渐增多的趋势,过去十年里几乎增加了 2 倍多。
制图:冯秀霞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报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